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寒战、头痛乏力、脱水休克等。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化学毒素或天然毒素污染食物引起,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1、恶心呕吐进食污染食物后1-6小时可出现反射性呕吐,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或诺如病毒感染。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胆汁样。轻度呕吐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持续呕吐需静脉补液。细菌性食物中毒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
2、腹痛腹泻肠毒素刺激引发肠痉挛表现为脐周绞痛,伴随水样或黏液便,每日可达10余次。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可见洗肉水样便,志贺菌感染伴里急后重感。轻度腹泻可口服补液盐,血便或持续腹泻需粪便培养。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
3、发热寒战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等侵袭性病原体感染可致体温38-39℃,伴畏寒肌肉酸痛。婴幼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物理降温无效时需血培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持续发热超过3天需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
4、头痛乏力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神经传导,早期表现为视物模糊、吞咽困难等颅神经症状,随后出现对称性肌无力。河豚毒素中毒可见口唇麻木、共济失调。此类神经毒性中毒需立即使用抗毒素血清,同时进行心电监护和呼吸支持治疗。
5、脱水休克严重呕吐腹泻导致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血压下降提示休克。婴幼儿前囟凹陷、老年人意识改变是危重信号。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发生食物中毒后应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保留剩余食物样本。轻症患者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盐可按说明书调配饮用。腹泻期间选择米汤、面条等低渣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时需紧急就医,老年人、孕妇、婴幼儿等高风险人群即使症状较轻也应尽早就诊。日常注意生熟食分开存放,肉类海鲜充分加热,隔夜饭菜彻底煮沸后食用。
食物中毒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时,可能与神经功能紊乱、电解质失衡、低血压反应等因素有关。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毒素、化学污染物或变质食物引起,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目眩等,严重时可出现脱水或休克。建议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补充水分并尽快就医。
1、神经功能紊乱某些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可能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或肉毒杆菌毒素。这类毒素会干扰神经信号传导,导致头晕目眩伴随视物模糊、四肢乏力。需通过静脉补液促进毒素代谢,医生可能使用注射用维生素B6注射液调节神经功能,或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缓解呕吐反应。
2、电解质失衡频繁呕吐腹泻会导致钠、钾等电解质大量流失,引发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此时患者除头晕外,常伴有肌肉痉挛、心率失常等症状。可口服补液盐散Ⅲ调节电解质,严重时需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可能延缓毒素排出。
3、低血压反应脱水或毒素引起的血管扩张会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站立时头晕加重、眼前发黑,可能伴随冷汗、心悸。需立即平卧并抬高下肢,监测血压变化。医生可能使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同时进行快速补液治疗。
4、过敏反应部分食物中毒与组胺释放有关,如食用腐败鱼类引发的组胺中毒。除胃肠道症状外,会出现头晕伴皮肤潮红、瘙痒等过敏表现。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苯海拉明片抗过敏,或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反应。需警惕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
5、缺氧代偿亚硝酸盐类中毒会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患者头晕同时出现口唇青紫、呼吸困难,需立即吸氧并使用亚甲蓝注射液解毒。此类中毒常见于误食变质腌菜或工业盐,属于急重症需急诊处理。
发生食物中毒后应保留可疑食物样本供检测,24小时内避免进食固体食物,可少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恢复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观察尿量及神志变化,若出现持续头晕、少尿或意识模糊需立即返院。日常需加强食品储存管理,避免食用过期或感官异常的食物,海鲜类食材务必彻底加热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