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啰音是肺部听诊时出现的异常呼吸音,通常表现为湿啰音或干啰音,主要由气道内液体振动或狭窄导致。肺炎啰音的产生与炎症渗出、分泌物增多、支气管痉挛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1、湿啰音湿啰音又称水泡音,是由于气道内存在稀薄液体如炎性渗出物、痰液在呼吸气流冲击下形成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听诊特点为断续、短促、类似水泡破裂声,多出现在吸气相,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粗湿啰音、中湿啰音和细湿啰音。粗湿啰音多见于气管或主支气管病变,细湿啰音则提示细小支气管或肺泡病变,常见于肺炎、肺水肿等疾病。
2、干啰音干啰音由气流通过狭窄气道时产生湍流所致,表现为持续性音乐样声音,包括哮鸣音和鼾音。哮鸣音为高调哨笛音,多发生于呼气相,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鼾音则为低调哼鸣音,多因大气道分泌物潴留引起。部分肺炎患者可能因合并支气管痉挛而出现干啰音。
3、捻发音捻发音是一种特殊的细湿啰音,声音类似用手指捻搓头发发出的细微爆裂音,多在吸气末出现。这种啰音提示肺泡壁因炎症渗出而相互黏合,在吸气时被气流突然展开,多见于肺炎早期或肺间质病变。需注意与胸膜摩擦音鉴别,后者与呼吸周期同步且不受咳嗽影响。
4、金属性啰音金属性啰音为高调、带有金属共鸣特征的湿啰音,通常由气管或大支气管内存在可移动的黏稠分泌物所致,多见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或肺脓肿。此类啰音在咳嗽后可能暂时消失,但分泌物重新积聚后会再次出现,常伴有明显的痰鸣音。
5、体位性啰音部分肺炎患者啰音会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例如肺底部的湿啰音在患者从卧位转为坐位时可能增强或减弱。这种现象与肺部病变部位分泌物流动性有关,常见于支气管肺炎或坠积性肺炎。听诊时应让患者变换体位以全面评估啰音特征。
肺炎啰音的识别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刺激,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以稀释痰液。若出现持续咳嗽、咳痰伴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听诊和影像学检查。肺炎患者需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可通过深呼吸训练、体位引流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改善通气功能。
肺部啰音是指呼吸时肺部产生的异常呼吸音,通常由气道分泌物、气道狭窄或肺部病变引起,主要分为湿啰音和干啰音两种类型。
1、湿啰音湿啰音又称水泡音,是由于气道内存在液体分泌物,气流通过时形成水泡破裂产生的声音。湿啰音多出现在吸气相,声音类似用吸管吹水泡的声响。湿啰音常见于肺炎、肺水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湿啰音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粗湿啰音和细湿啰音,粗湿啰音多出现在大气道,细湿啰音多出现在小气道。
2、干啰音干啰音是由于气道狭窄或痉挛,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的声音。干啰音多出现在呼气相,声音类似哨音或哮鸣音。干啰音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干啰音根据音调高低可分为高调干啰音和低调干啰音,高调干啰音多提示小气道病变,低调干啰音多提示大气道病变。
3、捻发音捻发音是一种特殊的湿啰音,声音类似用手指捻头发的声音。捻发音多出现在肺底部,通常在吸气末最明显。捻发音常见于肺间质纤维化、早期肺水肿等疾病。捻发音的产生机制是闭合的肺泡在吸气时突然张开所致。
4、胸膜摩擦音胸膜摩擦音是由于胸膜炎症导致脏层和壁层胸膜表面粗糙,呼吸时相互摩擦产生的声音。胸膜摩擦音类似皮革摩擦声,在吸气和呼气时均可听到,屏住呼吸时消失。胸膜摩擦音常见于胸膜炎、肺栓塞等疾病。
5、语音共振语音共振是通过听诊器听取患者发音时在胸部传导的声音变化。正常语音共振清晰但不增强,当出现支气管语音、胸语音等异常语音共振时,可能提示肺实变、肺不张等病变。语音共振检查有助于判断肺部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肺部啰音是重要的肺部体征,不同类型的啰音提示不同的肺部病变。发现肺部啰音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啰音特点结合其他检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呼吸道卫生,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气体,预防呼吸道感染。对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