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高度近视患者、中老年人、有眼部外伤史者、有视网膜病变家族史者以及接受过白内障手术的人群。
1、高度近视:
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眼球轴长增加,视网膜变薄变性,容易形成视网膜裂孔。这类人群需每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闪光感或飞蚊症突然加重,应立即就医。
2、中老年群体:
50岁以上人群玻璃体液化后脱离时可能牵拉视网膜。年龄增长导致的视网膜营养障碍会加重病变风险。建议定期进行眼底照相检查,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3、眼部外伤史:
眼球钝挫伤可能造成视网膜锯齿缘离断。既往有眼外伤者视网膜周边部易存在变性区,拳击、跳水等运动可能诱发网脱。从事高风险职业者应佩戴防护眼镜。
4、家族遗传倾向:
马凡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常伴视网膜周边变性。直系亲属有网脱病史者,其发病风险较常人高3-5倍。此类人群需从青少年期开始建立眼底健康档案。
5、白内障术后患者:
晶体摘除后玻璃体前移可能牵拉视网膜。手术中后囊破裂者更易发生术后网脱。术后3个月内出现视力骤降、视野缺损需警惕,避免突然低头等动作。
日常需避免过度用眼和剧烈头部晃动,保证每日维生素A、叶黄素摄入,如胡萝卜、蓝莓等深色蔬果。高度近视者推荐游泳时佩戴护目镜,中老年人群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出现视物变形、视野遮挡等症状时,需在24小时内接受眼底激光或玻璃体切除手术等专业治疗。
牙结石容易在口腔卫生不良、唾液成分异常及牙齿排列不齐的人群中形成。
口腔卫生不良是牙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常刷牙不彻底或未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会导致食物残渣和细菌在牙齿表面堆积,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唾液成分异常也会增加牙结石风险,唾液中的矿物质含量过高时,容易与口腔内的细菌结合沉积。牙齿排列不齐的人群因存在清洁死角,牙菌斑更易滞留并硬化成结石。
日常应坚持早晚刷牙并使用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保持饮食均衡减少高糖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