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颤除颤主要通过电除颤、药物治疗、心肺复苏、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病因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室颤是心室颤动的简称,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需立即抢救。
1、电除颤电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通过除颤仪释放电流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院内使用手动除颤仪,院外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电除颤需在室颤发生后尽早实施,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下降约10%。除颤后需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变化。
2、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辅助电除颤或预防复发。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等。胺碘酮能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利多卡因可抑制钠离子内流。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监测血压及心电图变化。
3、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维持重要器官血供的基础抢救措施。在准备除颤设备时,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钟。复苏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按压中断,确保冠状动脉和脑部血流灌注。
4、ICD植入对于反复发作室颤的高危患者,可考虑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该设备能自动识别室颤并发放电击,预防心源性猝死。ICD植入适用于心肌梗死后、扩张型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需定期随访调整参数。
5、病因治疗纠正导致室颤的基础病因至关重要。急性心肌梗死需尽快血运重建,心肌炎需抗炎治疗,电解质紊乱需及时纠正。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需进行基因检测,部分病例需射频消融术治疗。长期管理包括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室颤患者抢救成功后需转入监护病房观察,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诱发因素。恢复期应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限制咖啡因摄入。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病史和用药,家属需学习基本心肺复苏技能。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