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分级通常采用Lovett六级肌力评定法,评定标准主要有完全瘫痪、可见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肢体可水平移动但不能抗重力、能抗重力但不能抗阻力、能抗部分阻力、肌力正常。
1、完全瘫痪肌力0级表现为肌肉完全无收缩,肢体无任何主动运动。常见于脊髓损伤急性期、周围神经完全断裂等严重神经系统损伤。需通过电生理检查明确损伤部位,早期康复以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为主。
2、可见肌肉收缩肌力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法带动关节活动,可通过触摸肌肉或观察皮肤皱褶变化判断。多见于神经损伤恢复早期,此时应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和低频电刺激治疗。
3、水平移动肌力2级肢体可在床面水平移动但不能对抗重力,提示主要肌群肌力恢复至25%左右。常见于格林巴利综合征恢复期,需进行悬吊训练和辅助下抗重力训练。
4、抗重力运动肌力3级能完成抗重力全关节活动,相当于正常肌力的50%。多见于脑血管病恢复中期,此时可进行器械辅助训练和平衡协调训练,逐步增加运动负荷。
5、抗部分阻力肌力4级能抵抗部分外加阻力但较健侧弱,达到正常肌力的75%。常见于骨折后肌力恢复后期,适合采用弹力带、哑铃等进行渐进抗阻训练。
6、肌力正常肌力5级为正常肌力水平,能完成抗充分阻力运动。维持正常肌力需持续进行力量训练,每周至少2-3次抗阻练习,同时注意营养补充和休息恢复。
肌力评定需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结合关节活动度、肌张力等综合评估。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急性期患者避免过早抗阻训练。营养方面建议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水中运动、瑜伽等低冲击训练有助于肌力恢复,训练后需进行充分拉伸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