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可能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免疫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糖尿病并发症可通过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筛查、并发症管理等方式干预。
1、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持续高血糖会导致蛋白质糖基化终末产物堆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配合动态血糖监测。
2、微血管病变高血糖会损害毛细血管基底膜,引发视网膜病变和肾病。早期可能出现视物模糊、泡沫尿。建议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微循环,雷公藤多苷片减轻蛋白尿,每季度进行眼底检查。
3、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发展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常见胸闷、肢体麻木等症状。需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同时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4、神经病变血糖代谢异常会引起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出现四肢刺痛、麻木。可选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依帕司他片抑制山梨醇蓄积,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改善症状。
5、免疫功能障碍高血糖环境削弱白细胞吞噬功能,易继发感染。常见足部溃疡难愈合、反复尿路感染。需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修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个性化饮食方案,每日主食控制在200-300克,优先选择荞麦、燕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空腹运动。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每年全面评估并发症情况。出现伤口不愈、视力骤降等异常时须立即就医。
厌食症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主要包括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系统异常、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失调等。厌食症是一种严重的进食障碍,长期限制食物摄入会导致身体各系统功能受损。
1、营养不良厌食症患者长期摄入热量不足,会导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缺乏。蛋白质缺乏可引起肌肉萎缩、水肿和免疫力下降。维生素D和钙缺乏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铁缺乏可引发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和面色苍白。营养不良还会影响伤口愈合和器官功能恢复。
2、电解质紊乱厌食症患者常通过催吐或滥用泻药来减轻体重,这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低钾血症可引起心律失常、肌无力和肾功能损害。低钠血症可能导致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低镁血症可引发肌肉痉挛和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3、心血管系统异常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心肌萎缩和心功能下降,表现为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会加重心脏损害,增加猝死风险。心血管并发症是厌食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密切监测心功能变化。
4、消化系统功能障碍长期进食不足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出现腹胀、便秘和胃排空延迟。反复催吐可引起食管炎、胃食管反流和牙齿腐蚀。肝功能异常常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胰腺功能也可能受损,影响消化吸收。消化系统症状会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
5、内分泌失调厌食症会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抑制,女性出现闭经,男性出现性欲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怕冷、乏力和皮肤干燥。皮质醇水平升高可导致骨质疏松和免疫力下降。生长激素分泌异常会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内分泌紊乱需要长期治疗才能恢复。
厌食症患者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综合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运动。定期监测体重、电解质和器官功能指标。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要住院治疗,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改善营养状况。心理治疗有助于纠正扭曲的体像认知,预防复发。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