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单人心肺复苏的流程主要包括评估环境、检查反应、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等步骤。1、评估环境:确保施救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检查周围是否有危险物品或环境,如火灾、电击等,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2、检查反应: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喊,判断其是否有意识。如无反应,立即进行下一步操作。3、呼救:拨打急救电话并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明确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具体位置和情况,以便快速获得专业救援。4、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硬质平面上,双手交叉,掌根置于胸骨下半段,垂直向下按压5-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时保持手臂伸直,利用身体重量进行按压,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5、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确保气道畅通。一手置于患者额头,另一手抬起下颌,使头部后仰,避免舌头阻塞气道。6、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吹气两次,每次吹气持续1秒,观察胸廓是否抬起。吹气时注意不要过度用力,避免胃部胀气。
心肺复苏过程中,需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为30:2,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操作时需注意按压深度和频率,避免过度通气。施救者应保持冷静,遵循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准确有效。饮食方面,患者恢复后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运动方面,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心肺功能。护理上,定期监测生命体征,避免剧烈活动,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促进身体全面恢复。
成人失血量达到800-1500毫升时即可出现休克表现,具体失血量与个体体质、失血速度等因素有关。
失血量在800-1200毫升时,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加快、皮肤湿冷、烦躁不安等早期休克表现。此时血压可能暂时维持正常或轻微下降,但组织灌注已开始不足。这种情况常见于外伤后缓慢出血或手术中可控性出血,需立即补充血容量并查找出血源。
失血量超过1200毫升时,休克症状会显著加重,表现为意识模糊、血压明显下降、尿量减少等。快速失血如动脉破裂时,失血量达1000毫升即可引发严重休克。失血量达1500毫升以上可能危及生命,需紧急输血及手术止血。老年或贫血患者对失血耐受更差,休克阈值可能下移至600-800毫升。
出现休克表现时应立即平卧并抬高下肢,避免随意搬动患者。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在专业人员到达前可尝试压迫止血点。休克恢复后仍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遵医嘱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并增加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