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包括年龄相关性、地域差异性、遗传倾向性、症状隐匿性、预后差异性等特征。
大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大部分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40岁后发病率开始升高,60-75岁达到高峰。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显现,30-40岁病例有所增加。
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气候、饮食习惯及环境因素有关。北方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地域差异还体现在城乡之间,城市居民发病率高于农村,可能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节奏紧张及环境污染有关。
部分大肠癌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大肠癌或其他相关疾病,其亲属患大肠癌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常见表现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贫血等。右半结肠癌多表现为贫血、消瘦;左半结肠癌多见便血、肠梗阻。
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生存率较高。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基因特征等也影响预后。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粪便潜血试验,50岁以上每5-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保持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食用。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降低风险。有家族史者应提前筛查,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