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屈光性近视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良用眼习惯、角膜曲率异常、晶状体调节异常等原因引起,屈光性近视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佩戴角膜接触镜、角膜屈光手术、晶状体置换手术、日常用眼管理等方式治疗。
屈光性近视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高度近视时,子女发生屈光性近视的概率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导致的屈光性近视通常表现为眼球前后径增长、角膜曲率异常等结构改变。目前尚无针对遗传性近视的特效治疗方法,建议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早期发现并及时矫正。
持续长时间阅读、使用电子设备等近距离用眼行为会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可能引发调节痉挛,进而发展为屈光性近视。这种情况通常伴有视疲劳、眼干涩等症状。建议遵循20-20-20用眼法则,即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物体20秒,帮助缓解眼部疲劳。
在光线不足环境下阅读、躺着看书、长时间不眨眼等不良用眼习惯都可能诱发或加重屈光性近视。这些行为容易导致调节功能紊乱,表现为视力模糊、眼睛酸胀。改善用眼环境,保持适当阅读距离和姿势,有助于预防近视进展。
角膜曲率过大或角膜表面不规则会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形成屈光性近视。这种情况可能伴有散光,表现为视物变形、重影。可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确诊,治疗方法包括佩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或考虑角膜屈光手术。
晶状体调节能力过强或调节痉挛会导致暂时性屈光性近视,常见于青少年用眼过度的情况。表现为看远模糊但看近清晰,可能伴有头痛、眼胀。可通过睫状肌麻痹验光确诊,治疗方法包括合理配镜、视觉训练等。
屈光性近视患者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自然光线有助于延缓近视进展。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定期进行专业验光检查,根据视力变化及时调整矫正方案。高度近视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