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环境调整、社会支持、物理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可能与应激事件、睡眠剥夺、物质滥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情绪波动等症状。
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患者识别和纠正扭曲认知,减少症状持续时间。支持性心理治疗可帮助缓解急性期焦虑,常用短程焦点治疗技术。家庭治疗适合因家庭矛盾诱发的患者,需家属共同参与改善沟通模式。
短期使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片、利培酮片可控制幻觉妄想症状。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片适用于伴严重焦虑的患者。心境稳定剂如丙戊酸钠缓释片对情绪波动明显者有效,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脱离应激源是治疗关键,需暂时远离引发症状的环境刺激。建立规律作息有助于生物钟恢复,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保持安静低刺激的居住环境,避免强光噪音等感官负荷。
社区康复服务可提供过渡期照料,减少社会功能退化。职业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工作能力。加入互助小组能减轻病耻感,通过同伴支持增强治疗信心。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部分患者的幻觉症状有改善作用。生物反馈疗法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光照治疗适用于昼夜节律失调者,需在专业机构规范操作。
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和欧米伽3脂肪酸。避免摄入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品。每日进行30分钟温和有氧运动如散步,但需有人陪同。家属需学习疾病知识,避免过度保护或指责,定期陪同复诊评估疗效。出现自伤或伤人倾向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