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扁平足属于足部畸形的一种。扁平足是指足弓低平或消失,导致足部在站立或行走时内侧足弓塌陷,足底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可分为先天性扁平足和后天性扁平足。
先天性扁平足多与遗传因素相关,表现为足部骨骼、韧带或肌肉发育异常,出生后即可观察到足弓缺失。这类患者可能伴随跟骨外翻、前足外展等结构异常,行走时易出现足部疲劳或疼痛。后天性扁平足通常由足部肌腱功能退化、外伤或长期负重等因素诱发,常见于中老年群体或肥胖人群,表现为足弓逐渐塌陷,可能合并胫后肌腱功能障碍。部分儿童期生理性扁平足会随生长发育自然改善,但若持续至青春期后仍无改善,则需考虑病理性扁平足。
严重扁平足可能导致步态异常、足底筋膜炎或膝关节代偿性损伤。部分患者会出现继发性拇外翻、跟腱炎等并发症,长期未干预可能影响脊柱力线。但轻度扁平足若无症状可不视为疾病状态,仅需观察。诊断需结合足部X线、足印分析及临床表现综合评估。
建议扁平足患者选择有足弓支撑的功能鞋垫,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穿硬底鞋。儿童患者可进行足底肌肉训练如踮脚运动,成人若出现持续疼痛需就医评估,必要时采用矫形器或手术矫正。定期检查足部磨损情况,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足部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