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耳朵被大块耳屎堵塞可通过软化清理、专业清理、日常护理、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耳道堵塞通常由耳屎分泌过多、清理不当、外耳道狭窄、炎症刺激、异物进入等原因引起。
使用医用橄榄油或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耳屎,每日滴入1-2滴后保持侧卧姿势5分钟,连续使用3天可使硬结耳屎变软。注意滴药时避免将滴管接触耳道皮肤,滴药后需用干净棉球轻拭外耳道口溢出的液体。家长需观察宝宝是否出现抓耳、哭闹等不适反应。
前往耳鼻喉科由医生用额镜照明配合耵聍钩取出,或使用吸引器吸除堵塞物。医生可能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法,水温需保持在37℃左右避免刺激前庭器官。操作前需固定宝宝头部防止突然移动造成损伤,清理后医生会检查鼓膜是否完整。
家长应使用拧干的温热毛巾定期清洁宝宝耳廓及外耳道口,禁止用棉签深入耳道。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防止进水,发现耳道潮湿时用婴儿专用棉签吸附水分。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有助于减少耳屎干结,避免频繁掏耳刺激腺体分泌。
合并外耳道炎时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真菌性感染可用克霉唑乳膏局部涂抹。过敏性皮炎引起的耳道肿胀可短期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用药期间家长需每日观察耳道红肿变化。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循医嘱,禁止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胆脂瘤导致的顽固性堵塞需行全麻下耳道成形术,术后需放置可吸收膨胀海绵1-2周。外伤性耳道闭锁可能需移植耳后皮肤修复,术后6个月内每月需复查防止瘢痕增生。手术前后家长应做好宝宝情绪安抚,避免抓挠伤口敷料。
家长应定期检查宝宝耳道情况,发现耳屎堆积时不要强行掏挖。哺乳期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减少高油脂食物摄入以降低宝宝耳屎分泌量。日常可为宝宝做耳部抚触按摩,沿耳廓轮廓轻柔按压有助于促进耳屎自然排出。若宝宝出现抓耳摇头、对呼唤反应迟钝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听力损伤。保持宝宝睡眠时侧卧姿势交替变换,避免单侧耳道长期受压影响耳屎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