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厌食症的前兆主要有食欲减退、进食时间延长、对食物兴趣下降、体重增长缓慢、情绪波动等表现。小儿厌食症可能与喂养方式不当、微量元素缺乏、胃肠功能紊乱、心理因素、慢性疾病等原因有关,需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并就医评估。
患儿早期表现为食量明显减少,拒绝以往喜爱的食物,每餐进食量不足同龄儿童的二分之一。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出现餐前无饥饿感或进食时频繁推开餐具。这种情况可能与锌元素缺乏导致味觉敏感度下降有关,可遵医嘱检查血清锌水平,必要时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
正常儿童进餐时间通常在20-30分钟,而厌食症前兆患儿可能延长至1小时以上,伴有咀嚼缓慢、含饭不咽等行为。家长需注意避免强迫喂食,可尝试将食物做成小动物造型提升兴趣,同时排除龋齿、口腔溃疡等局部病变。
孩子对零食和正餐均表现出抵触情绪,看到食物时转头躲避或哭闹。这种情况可能与长期单一饮食结构导致的感官疲劳有关,家长需逐步引入南瓜小米粥、山药红枣泥等易消化且色彩丰富的辅食,避免高糖零食影响正餐食欲。
连续2-3个月体重曲线持平或下降,身高增长速度低于同龄儿童百分位。家长应定期测量并记录生长数据,若伴随面色苍白、头发枯黄等症状,需检查是否合并缺铁性贫血,可配合服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铁制剂。
进餐时易怒、哭闹或沉默寡言,可能因进食压力产生焦虑情绪。这种情况常见于家长过度关注进食量的家庭,建议营造轻松就餐环境,播放轻柔音乐分散注意力,必要时咨询儿童心理医生。
家长发现上述前兆时应记录每日饮食日记,包含食物种类、进食量及行为反应。优先调整膳食搭配,增加山楂麦芽饮等开胃食疗,避免餐前1小时饮用果汁或奶制品。若症状持续2周无改善,需到儿科或儿童消化专科就诊,排除轮状病毒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理性因素,不可自行使用健胃消食片等中成药。日常可进行餐前半小时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饥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