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孩子左下侧腹部疼痛可能与饮食不当、肠痉挛、便秘、肠系膜淋巴结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有关。左下腹疼痛通常表现为阵发性隐痛或绞痛,可能伴随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进食生冷、不洁或过量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局部痉挛性疼痛。疼痛多为暂时性,可能伴随恶心或腹泻。家长需调整孩子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冰淇淋、辛辣食品。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肠道平滑肌异常收缩会导致阵发性绞痛,常见于受凉或进食后。疼痛部位多不固定,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建议用温热毛巾敷贴腹部,轻柔顺时针按摩脐周。若反复发作,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颠茄片或匹维溴铵片缓解痉挛。
粪便堆积在降结肠或乙状结肠时,可能压迫肠壁神经引发钝痛。孩子可能出现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等症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西蓝花、火龙果等,每日保证足够饮水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或开塞露帮助排便。
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后,肠系膜淋巴结可能出现反应性肿大,表现为持续性隐痛,按压时加重。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
左侧输尿管或肾脏感染时,疼痛可放射至左下腹,常伴随尿频、尿急症状。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足量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颗粒、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同时鼓励孩子多饮水冲刷尿道。家长应注意会阴部清洁,避免憋尿行为。
日常需注意观察孩子疼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伴随症状。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鼓励适量运动促进肠道蠕动,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若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出现发热或血便等情况,须立即就医排除肠套叠、阑尾炎等急腹症。治疗期间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