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心律失常该做哪些检查

4.08万次浏览

葛伟 副主任医师

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确诊心律失常通常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超声检查、运动负荷试验和电生理检查等。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心脏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的基础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帮助识别房颤、室性早搏等常见类型。该检查无创快捷,可捕捉发作时的心电特征,但对间歇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有限。检查前需保持平静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影响结果准确性。

2、动态心电图监测

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24-72小时连续记录心电信号,提高对阵发性心律失常的检出概率。适用于症状发作不频繁的患者,能明确心律失常与日常活动的关联性。检查期间需记录症状日记,佩戴设备时避免接触强磁场或大量出汗导致电极脱落。

3、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可评估心脏结构异常如瓣膜病变、心肌肥厚等器质性病因。通过二维成像和多普勒技术检测心腔大小、室壁运动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但肥胖或肺气肿患者可能影响图像质量。

4、运动负荷试验

运动负荷试验通过阶梯式增加运动强度诱发潜在心律失常,适用于运动相关性症状的患者。该检查可同步监测心电图、血压变化,评估心脏储备功能。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禁忌此项检查,测试中需密切观察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反应。

5、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属于有创性诊断技术,通过导管电极直接记录心脏电传导路径,精确定位异常起搏点或折返环路。主要用于复杂心律失常或导管消融术前评估,需在导管室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后需压迫止血并监测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

确诊心律失常后应避免摄入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建议选择快走、游泳等中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佩戴心率监测设备。定期复查心电图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晕厥、持续胸痛需立即就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加强原发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