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下肢发凉、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踝肱指数、超声、CT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1、临床症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典型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肌肉疼痛、酸胀,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静息痛、皮肤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异常等。严重者可出现溃疡、坏疽。
2、体格检查有助于初步判断。医生会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触摸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情况。通过Buerger试验、Allen试验等特殊检查,评估下肢血液循环状况。
3、踝肱指数ABI是常用无创检查。通过测量踝部与上臂收缩压的比值,评估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正常值为0.9-1.3,低于0.9提示存在动脉狭窄,低于0.4提示严重缺血。
4、超声检查可直观显示动脉管腔。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观察动脉管壁厚度、斑块形态、血流速度等,评估狭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该方法无创、可重复,是首选筛查手段。
5、CT血管造影CTA提供更精确的解剖信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利用CT扫描重建血管三维图像,可清晰显示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和范围,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金标准。通过导管将造影剂直接注入动脉,连续拍摄X线图像,能准确显示动脉狭窄程度、侧支循环情况。该方法有创,多用于术前评估。
7、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包括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评估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凝血功能、炎症指标等检查可了解血液高凝状态和炎症反应。
8、鉴别诊断需排除其他疾病。腰椎管狭窄症、周围神经病变、深静脉血栓等疾病也可引起下肢疼痛,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出现下肢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全面检查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预防病情进展和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