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增长、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这些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导致下肢血流受阻,引发疼痛、麻木等症状。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逐渐下降,内膜增厚,容易形成斑块。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管检查,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促进血液循环。
2、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戒烟是预防的关键,可寻求专业戒烟指导,使用尼古丁贴片或安非他酮等辅助药物。
3、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增加血管壁压力,导致血管硬化。控制血压可通过低盐饮食、规律服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等,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
4、高脂血症: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会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调节血脂需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5、糖尿病: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控制血糖需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胰岛素等,保持血糖稳定。
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有助于改善血管健康,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