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按摩那些穴位

8841次浏览

申剑 主任医师

申剑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梨状肌综合征可通过按摩环跳穴、承扶穴、委中穴、阳陵泉穴、昆仑穴等穴位缓解症状。梨状肌综合征通常由梨状肌损伤、炎症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1、环跳穴

环跳穴位于臀部外侧,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按摩该穴位有助于缓解梨状肌痉挛和坐骨神经压迫引起的疼痛。可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穴位,配合局部热敷效果更佳。梨状肌综合征急性期应避免过度刺激该穴位。

2、承扶穴

承扶穴在大腿后侧中线,臀横纹中点处。刺激此穴位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轻梨状肌区域肿胀。按摩时采用点按结合揉捏手法,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长期久坐人群可每日按压此穴位预防症状加重。

3、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方腘窝横纹中点。该穴位属足太阳膀胱经,对缓解梨状肌综合征导致的腿部麻木、放射痛有显著效果。按摩时可用拇指与食指捏拿腘窝肌腱,配合膝关节屈伸活动。糖尿病患者按压时需注意控制力度。

4、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此穴位是治疗下肢疼痛的要穴,能疏解梨状肌区域气血瘀滞。可用拇指关节抵住穴位作环形揉动,每次持续数分钟。孕妇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强刺激手法。

5、昆仑穴

昆仑穴在足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刺激该穴位可通过经络传导缓解臀部至足部的牵涉痛。按摩时可用指甲轻掐或器具点压,配合足踝背屈动作增强效果。骨质疏松者应避免用力过猛。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除穴位按摩外,应避免久坐、跷二郎腿等加重病情的姿势,可进行臀部拉伸运动如鸽子式、仰卧抱膝等。急性疼痛期建议卧床休息,局部热敷温度不宜超过40℃。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下肢肌力下降,需及时就医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日常可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营养神经,但需控制高脂肪摄入以免加重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