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孩子发烧时,退热贴可贴于额头、太阳穴、颈部大动脉处等部位,通过物理降温帮助缓解发热症状。退热贴主要通过凝胶中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效果。使用时应确保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贴于破损或敏感皮肤处。退热贴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随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
1、额头:额头是退热贴最常见的贴敷部位,此处血管丰富,降温效果较好。使用时需将退热贴平整贴于额头中央,避免边缘翘起影响效果。退热贴通常可持续使用4-8小时,需根据产品说明及时更换。
2、太阳穴:太阳穴也是退热贴的常用贴敷部位,此处靠近大脑,降温效果更直接。贴敷时需避开眼睛周围皮肤,确保贴敷牢固。太阳穴贴敷可帮助缓解头痛等不适症状,但需注意避免长时间贴敷导致皮肤刺激。
3、颈部大动脉:颈部大动脉是退热贴的另一个有效贴敷部位,此处血管较粗,降温效果更明显。贴敷时需避开喉结部位,选择颈部两侧的大动脉处。颈部贴敷可帮助快速降低体温,但需注意避免贴敷过紧影响呼吸。
4、腋下:腋下是退热贴的辅助贴敷部位,此处血管丰富,降温效果较好。贴敷时需将退热贴平整贴于腋下中央,避免边缘翘起影响效果。腋下贴敷可帮助缓解局部发热,但需注意避免长时间贴敷导致皮肤不适。
5、大腿内侧:大腿内侧是退热贴的辅助贴敷部位,此处血管较粗,降温效果较好。贴敷时需将退热贴平整贴于大腿内侧中央,避免边缘翘起影响效果。大腿内侧贴敷可帮助缓解局部发热,但需注意避免长时间贴敷导致皮肤不适。
孩子发烧期间,除使用退热贴外,还需注意饮食调理,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如橙汁、柠檬水等。适当进行温水擦浴,帮助降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穿衣。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呕吐等,需及时就医。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每次5-10mg/kg,每6-8小时一次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每次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