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应该怎么办

4722次浏览

董兆如 副主任医师

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药物性肝损伤可通过停药观察、保肝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定期复查、必要时住院治疗等方式干预。药物性肝损伤通常由抗生素、抗结核药、抗肿瘤药、中草药、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引起。

1、停药观察

立即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是首要措施。对乙酰氨基酚、利福平、异烟肼等常见肝毒性药物需优先排查。停药后多数轻度转氨酶升高可在1-4周内自行恢复。期间需避免饮酒及使用其他肝代谢药物。

2、保肝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保肝药物。这些药物能稳定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修复,适用于转氨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情况。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变化。

3、营养支持

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粉,配合维生素B族、维生素E等营养素。低脂饮食基础上增加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

4、定期复查

每周检测ALT、AST、胆红素等指标直至恢复正常。对于使用抗结核药等必需治疗药物者,可采用减量续用策略,每3天复查肝功能,出现持续恶化需立即终止治疗。

5、住院治疗

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或肝性脑病等严重表现时需住院。人工肝支持系统、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用于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是终末期患者的最终选择方案。

药物性肝损伤恢复期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适量食用枸杞、红枣等药食同源食材。避免剧烈运动,以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活动为主。所有护肝保健品使用前需咨询医生,切忌自行服用中草药制剂。建议建立用药记录本,就诊时主动向医生说明既往药物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