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斌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痰液咳出可通过调整姿势、拍背排痰、药物祛痰、雾化吸入、吸痰器辅助等方式实现。痰液滞留通常与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过敏反应、环境刺激、肺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身体前倾或侧卧有助于痰液从支气管向气管移动。咳嗽时可用手按压上腹部增加腹压,促进深部痰液排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采用俯卧位引流,每日重复进行2-3次,每次维持10-15分钟。
空心掌从背部由下向上轻叩,振动可使黏附在气管壁的痰液松动。婴幼儿需家长将孩子俯卧于大腿上,头部略低于胸部再进行拍背。拍击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每次持续5-10分钟,可与体位引流配合使用。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能分解痰液中的酸性黏多糖纤维,乙酰半胱氨酸颗粒通过打断痰液蛋白二硫键降低黏稠度,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可调节气道黏液分泌。使用祛痰药物期间需配合多饮水,避免与强力镇咳药同服。
生理盐水雾化可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能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排痰效率。雾化器使用后需用清水冲洗防止交叉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胸闷气促应立即停止。严重痰栓阻塞时可采用支气管镜下吸痰。
电动吸痰器适用于意识障碍或咳嗽无力患者,操作前需润滑吸痰管减少黏膜损伤。居家护理可选择手动吸痰球,使用后要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吸痰过程需严格无菌操作,单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
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降低痰液黏稠度,避免接触粉尘及冷空气刺激。练习腹式呼吸可增强咳嗽效率,具体方法为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腹部肌肉用力咳嗽。若痰液呈黄绿色、带血丝或伴有发热,应及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坠积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