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君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乳腺外科
乳腺癌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有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和周围神经病变。这些反应与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关,通常会在治疗结束后逐渐缓解。
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黏膜和延髓呕吐中枢导致。轻者可表现为食欲减退,重者出现频繁呕吐。临床常用止吐药物包括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盐酸帕洛诺司琼胶囊和阿瑞匹坦胶囊。建议少量多餐,避免油腻食物,治疗前2小时禁食。
化疗药物作用于毛囊生发细胞引起。多在治疗2-3周后开始出现,表现为头发稀疏或完全脱落。可使用温和洗发产品,避免高温吹烫。治疗结束后3-6个月毛发可再生,期间可佩戴冰帽降低脱发程度。
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下降。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用于白细胞减少,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小板降低。需定期监测血常规,避免感染,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导致溃疡疼痛。可用康复新液含漱,局部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进食前可用利多卡因胶浆止痛。
化疗药物损伤外周神经引起手足麻木刺痛。甲钴胺片和维生素B1片可营养神经。注意防烫伤冻伤,行走时防止跌倒。症状严重时需调整化疗方案。
化疗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蒸蛋、鱼肉泥。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人群聚集场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多数副作用在治疗结束后2-3个月可逐渐恢复,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联系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