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肿了怎么快速消肿

3.85万次浏览

乔岐禄 主任医师

乔岐禄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伤口肿胀可通过冷敷、抬高患肢、药物外敷、加压包扎、口服药物等方式快速消肿。伤口肿胀通常由局部炎症反应、毛细血管破裂、细菌感染、淋巴回流受阻、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冷敷

受伤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肿胀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缓解疼痛和肿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糖尿病患者及感觉障碍者慎用。

2、抬高患肢

将受伤部位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下肢伤口可垫高30厘米,上肢可用吊带悬吊。持续抬高效果优于间断抬高,睡眠时可用枕头支撑。

3、药物外敷

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硫酸镁溶液湿敷等外用药物。这类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使用前需清洁伤口周围皮肤,过敏体质者应先小面积试用。

4、加压包扎

用弹性绷带自远端向近端均匀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插入一指为宜。压力过大会阻碍血供,过松则无法抑制肿胀。包扎后需观察末梢循环,出现麻木或青紫需立即松解。合并骨折或深部组织损伤时禁用。

5、口服药物

医生可能开具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地奥司明片等口服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轻肿胀,血管活性药物可改善微循环。需警惕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服药期间禁止饮酒。

伤口消肿期间应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或碰撞伤口。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蓝花等食物促进组织修复。如肿胀持续加重伴发热、跳痛等感染征象,或48小时后仍未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骨髓炎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及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加强伤口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