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是怎么回事

1.48万次浏览

曹广 主任医师

曹广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普外科

过敏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食物过敏原、药物反应、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治疗、局部用药、脱敏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明确过敏原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特应性体质,家族中若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史,后代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较高。这类情况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物质,日常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2、环境刺激

空气中的污染物、冷热变化、紫外线辐射等物理化学因素可能诱发皮肤或呼吸道过敏,表现为荨麻疹、鼻塞等症状。建议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外出时佩戴口罩防护。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缓解不适。

3、食物过敏原

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能引发速发型过敏反应,轻则出现唇舌麻木,重则导致喉头水肿。确诊后需严格忌口相关食物,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应急。可遵医嘱备用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急救药物。

4、药物反应

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引起药疹或过敏性休克。用药前需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立即停药就医。临床常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醋酸泼尼松片、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

5、免疫系统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导致慢性过敏,如湿疹、过敏性紫癜等。这类情况需完善免疫球蛋白检测,采用口服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软膏、雷公藤多苷片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加强皮肤保湿护理。

过敏患者应建立详细的过敏原档案,定期复查免疫指标。饮食上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益生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室内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尘螨。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胸闷、意识模糊时须立即急诊处理,日常可随身携带医疗警示手环注明过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