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痛是怎么回事

5.7万次浏览

陈国栋 副主任医师

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脾痛可能由脾脏肿大、脾脏损伤、脾脏感染、脾脏血管病变、脾脏囊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诊断。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脾脏肿大

脾脏肿大可能与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左上腹疼痛、腹胀、乏力等症状。感染引起的脾脏肿大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血液系统疾病需根据具体类型进行化疗或靶向治疗,肝脏疾病需保肝治疗。

2、脾脏损伤

脾脏损伤通常由外伤导致,如车祸、跌落等,表现为剧烈腹痛、休克等症状。轻度损伤可保守治疗,密切观察。严重损伤需紧急手术,如脾脏修补术或脾脏切除术。术后需预防感染,可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

3、脾脏感染

脾脏感染多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表现为发热、寒战、脾区压痛等症状。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V钾片、克拉霉素缓释片。病毒感染需抗病毒治疗,寄生虫感染需驱虫治疗,如阿苯达唑片。

4、脾脏血管病变

脾脏血管病变包括脾动脉栓塞、脾静脉血栓等,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心血管疾病有关,表现为突发左上腹剧痛。需抗凝治疗,如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严重时需血管介入手术。同时需治疗原发疾病,控制血压、血脂。

5、脾脏囊肿

脾脏囊肿多为先天性或创伤后形成,小囊肿通常无症状,大囊肿可导致腹胀、钝痛。无症状小囊肿可定期观察,有症状或过大囊肿需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囊肿开窗术。术后需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

脾痛患者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定期复查。若疼痛加重或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脾脏疾病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