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呼吸内科
一岁宝宝支气管炎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饮食、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雾化治疗等方式治疗。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家长需帮助宝宝清理鼻腔分泌物,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液软化鼻痂后,用吸鼻器轻柔吸出。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睡觉时适当垫高宝宝头部,有助于减轻咳嗽症状。若宝宝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帮助稀释痰液。
家长应给宝宝少量多次喂温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500毫升。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苹果泥等。避免食用甜腻、辛辣、冰冷等刺激性食物。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增加哺乳次数,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适当稀释奶液浓度。
家长可用手掌空心拍背法帮助宝宝排痰,每日2-3次,每次5分钟。拍背时保持宝宝头低位,从背部下方向上方有节奏轻拍。38.5℃以下发热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注意保持宝宝胸腹部保暖,但避免过度包裹导致出汗着凉。
细菌性支气管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进行抗病毒治疗。咳嗽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小儿止咳糖浆,喘息明显时可用氨茶碱片。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对于喘息明显的宝宝,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常用雾化药物包括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等。雾化时家长要安抚宝宝情绪,选择宝宝安静或睡眠时进行。雾化后需清洁面部并拍背排痰,雾化器要每次使用后彻底消毒。
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呼吸频率、体温变化等情况。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青紫、持续高热、拒食嗜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要保持居室通风,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疾病期间避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场所,防止交叉感染。日常可通过抚触、被动操等方式增强宝宝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