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息肉一般是良性还是恶性

1.34万次浏览

葛剑 主任医师

葛剑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胃窦息肉多数是良性的,少数情况下可能为恶性。胃窦息肉是胃窦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可能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性质。

胃窦息肉以良性病变为主,常见类型包括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通常与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关,内镜下表现为光滑的半球形隆起。炎性息肉多由慢性胃炎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表面常伴有充血水肿。增生性息肉与胃黏膜修复过程相关,直径多在5毫米以下,癌变概率较低。这些良性息肉生长缓慢,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饱胀感等非特异性表现。

恶性胃窦息肉主要包括腺瘤性息肉和早期胃癌。腺瘤性息肉具有癌变倾向,尤其是直径超过10毫米、表面不规则或伴有糜烂的病变。早期胃癌可表现为息肉样隆起,常伴有黏膜色泽改变、质地脆硬等特征。恶性息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可能伴随体重下降、呕血或黑便等报警症状。内镜下活检是鉴别良恶性的金标准,对可疑病变需进行病理检查。

发现胃窦息肉后应完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需规范根除治疗。直径小于5毫米的良性息肉可定期随访,较大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日常生活中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规律进食习惯。术后患者应按医嘱复查胃镜,观察有无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