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提高自身免疫力可通过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控制压力、接种疫苗等方式实现。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重要防线,其强弱与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免疫球蛋白合成,如鱼类、瘦肉、豆类等。维生素C可通过新鲜蔬菜水果补充,如西蓝花、猕猴桃等。锌元素参与免疫细胞分化,贝壳类食物含量较高。膳食纤维能调节肠道菌群,全谷物和薯类是良好来源。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增强中性粒细胞活性,如快走、游泳等。抗阻训练每周2-3次能提升胸腺功能,建议选择自重训练或小重量器械。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免疫抑制。冬季户外运动需注意保暖,运动前后做好热身拉伸。
深度睡眠阶段是免疫细胞再生的关键期,成人每天需7-9小时睡眠。保持固定作息时间有助于褪黑素规律分泌,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卧室温度控制在18-22摄氏度为宜,使用遮光窗帘改善睡眠质量。短期失眠可通过热水浴、轻音乐等方式缓解,长期失眠需就医排查原因。
慢性压力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抑制淋巴细胞功能。正念冥想每天15-20分钟能降低应激反应,腹式呼吸法可快速缓解紧张情绪。培养绘画、园艺等兴趣爱好有助于转移注意力。严重焦虑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焦虑药物。
按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能建立特异性免疫屏障。疫苗接种后观察30分钟有无过敏反应,注射部位避免沾水24小时。免疫缺陷患者接种前需咨询医生,发热期间应暂缓接种。旅行前根据目的地接种相应疫苗,如霍乱、黄热病疫苗等。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室内通风等能减少病原体接触。戒烟限酒可避免免疫细胞损伤,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减轻免疫负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需定期监测免疫功能,出现反复感染应及时就医。通过综合生活方式调整,多数人的免疫功能可获得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