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海鲜中毒的治疗方法

6367次浏览

李婷婷 副主任医师

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轻微海鲜中毒可通过催吐、补充水分、调整饮食、服用药物、观察症状等方式治疗。轻微海鲜中毒通常由细菌感染、毒素刺激、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病毒污染等原因引起。

1、催吐

食用海鲜后短时间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可尝试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减少毒素吸收。催吐适用于进食后两小时内且意识清醒者,操作时需保持身体前倾避免误吸。若患者已出现剧烈呕吐或意识模糊则禁止催吐。

2、补充水分

腹泻呕吐会导致体内水分电解质流失,需要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液体,可选择含钾钠的电解质饮料。婴幼儿需使用专用补液溶液,避免直接饮用碳酸饮料或纯水。

3、调整饮食

症状缓解后24小时内建议进食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馒头、面条等低脂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乳制品、高纤维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禁止食用生冷海鲜类食品。

4、服用药物

细菌性中毒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过敏反应需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用药期间禁止饮酒,出现皮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停药就医。

5、观察症状

密切监测体温、排便情况及意识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少尿、抽搐等症状需急诊处理。老年人和婴幼儿需特别注意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减退等。症状加重或超过24小时未缓解必须就医。

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恢复期两周内避免再次食用海鲜,注意食品储存条件和加工卫生。日常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过敏体质者食用海鲜前可预先服用抗过敏药物。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并呼叫急救,既往有海鲜过敏史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