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胆囊不舒服的症状主要有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肩背部放射痛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疾病可能引起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疼痛多位于右侧肋骨下缘,呈持续性钝痛或闷胀感,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可能与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或胆囊壁慢性炎症刺激有关。疼痛发作时可尝试热敷缓解,必要时需遵医嘱使用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等药物。
尤其在高脂饮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感,伴随嗳气或早饱症状。因胆汁排泄不畅导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引起。建议少量多餐,避免油炸食品,可适量补充胰酶肠溶胶囊辅助消化。
部分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会出现反射性恶心,严重时伴随呕吐胆汁样液体。常见于胆囊结石嵌顿或合并胆管感染时。需警惕胆源性胰腺炎可能,建议立即就医排查。
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含未消化脂肪(脂肪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长期胆汁淤积会影响胰脂肪酶活性,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可检测粪便常规,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疼痛可向右肩胛区或右肩部放射,夜间平卧时可能加重。因胆囊炎症刺激膈神经末梢引起牵涉痛。需与冠心病、颈椎病等鉴别,超声检查可明确胆囊病变。
慢性胆囊疾病患者需保持规律饮食,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限制动物内脏及蛋黄摄入。建议选择清蒸、炖煮等低脂烹饪方式,适当补充维生素D与钙剂。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囊变化,若反复发作胆绞痛或发现胆囊壁增厚超过3毫米,需考虑手术治疗。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出现陶土样便或皮肤巩膜黄染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