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丽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科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因判断,多数情况与炎症或感染相关,少数可能提示癌前病变。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常见于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通常由慢性炎症刺激或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这类细胞形态异常但尚未达到癌细胞标准,多数患者通过抗炎治疗或定期复查即可控制。例如细菌性阴道炎引起的鳞状上皮非典型改变,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片等药物后可逆转。人乳头瘤病毒低危型感染导致的病变,可能伴随接触性出血症状,需联合干扰素栓进行抗病毒治疗。
持续存在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具有较高癌变风险,尤其合并HPV16/18型感染时。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异常阴道排液、不规则出血等症状,需通过阴道镜活检明确程度。确诊为CIN2-3级病变者,通常建议行宫颈锥切术或激光消融治疗,术后仍需长期随访监测细胞学变化。
发现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后应完善HPV分型检测与阴道镜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及性生活刺激。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适当补充硒元素和维生素E增强免疫力,每3-6个月复查TCT联合HPV筛查。若出现分泌物异味或异常出血加重,须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