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为什么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1.97万次浏览

董兆如 副主任医师

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与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因素有关。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1、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时肝脏结构破坏,血流阻力增加,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高压使侧支循环开放,食管胃底静脉因血流增多而扩张迂曲形成静脉曲张。曲张静脉管壁薄,在食物摩擦或腹压增高时易破裂出血。治疗需控制门脉压力,可遵医嘱使用普萘洛尔片、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下段和胃底的静脉丛是门静脉系统重要侧支,肝硬化时该处静脉显著扩张形成曲张静脉团。曲张静脉表面黏膜变薄,受胃酸侵蚀或坚硬食物刮擦时易发生破裂。出血常表现为大量呕血,需紧急内镜下止血,如套扎术或组织胶注射。预防性治疗可选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注射用醋酸奥曲肽。

3、门脉高压性胃病

门静脉高压导致胃黏膜血管扩张淤血,形成特殊的充血性胃黏膜病变。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易发生糜烂出血。临床表现为慢性渗血或急性大出血,胃镜检查可见特征性蛇皮样改变。治疗需降低门脉压力,配合质子泵抑制剂如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保护胃黏膜。

4、凝血功能障碍

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脾功能亢进破坏血小板,导致凝血机制异常。轻微创伤即可引发持续出血,加重上消化道出血程度。治疗需补充凝血因子,如静脉输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同时纠正血小板减少。

5、胃十二指肠溃疡

肝硬化患者易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溃疡面血管受侵蚀可引发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

肝硬化患者应保持软质饮食,避免坚硬、刺激性食物。严格戒酒,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以防肝性脑病。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出现呕血或黑便立即平卧并禁食,尽快就医。日常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按医嘱服用降门脉压力药物,不可擅自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