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胃窦炎及反流性食管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慢性胃窦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多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分泌异常有关。
减少辛辣刺激、高脂食物及咖啡因摄入,避免进食过饱。可适量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燕麦,有助于胃肠蠕动。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餐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
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可减少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片能改善食管蠕动功能。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中和胃酸。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遵医嘱采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片等。
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避免紧身衣物增加腹压。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弯腰、负重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反流发作。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反流性食管炎,可考虑内镜下射频消融或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巴雷特食管患者需定期内镜监测,必要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预防癌变。
顽固性病例可选择腹腔镜胃底折叠术,通过重建食管下括约肌抗反流屏障。合并食管裂孔疝者需同期行疝修补术。术后需长期随访评估疗效,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等并发症。
患者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诱发症状的食物,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规律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若出现呕血、黑便、持续胸痛或体重骤降需立即就医。长期服药者需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