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
贫血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疾病管理、药物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监测。注意事项主要有改善膳食结构、治疗原发疾病、合理补充铁剂或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监测血常规指标变化。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菠菜,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红细胞生成需蛋白质参与,每日应保证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摄入。限制浓茶咖啡摄入以避免抑制铁吸收,红枣、红豆等植物性补血食材可作为辅助选择。
消化性溃疡或月经量过多导致的缺铁性贫血需同步治疗出血病灶。肾性贫血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需专科随访。原发病控制不佳会持续加重贫血,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缺铁性贫血可选用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补铁制剂,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补铁期间可能出现黑便等正常反应,避免与钙剂同服影响吸收效率。
中重度贫血者应避免跑步、跳跃等剧烈运动,防止缺氧晕厥。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运动时出现心悸气促需立即停止。长期卧床者需进行下肢按摩预防静脉血栓。
每月检测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参数,评估治疗效果。服用铁剂者需检查血清铁蛋白储备,溶血性贫血需监测胆红素水平。育龄女性、青少年等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半年筛查一次。
贫血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饮食上保证每餐荤素搭配,深色蔬菜建议焯水后食用减少草酸影响。日常注意足部保暖改善末梢循环,睡眠时抬高下肢缓解水肿。避免接触苯类化学物质,女性经期可使用暖宫贴缓解不适。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发作,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严重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