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自检贫血可通过观察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初步判断,但确诊需结合血常规检查。贫血可能由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具体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贫血早期可能出现皮肤黏膜苍白、指甲脆薄易裂、口唇颜色变淡等体征。活动后心悸气短、注意力不集中、耳鸣等症状也可能提示贫血。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食欲减退,建议家长留意孩子日常状态变化。
长期偏食、素食或节食人群易出现营养性贫血。膳食中缺乏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铁食物,或乳制品摄入不足影响维生素B12吸收,都可能诱发贫血。胃肠疾病患者因吸收功能障碍更需定期监测。
女性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会导致铁丢失增加,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存在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时,建议每3-6个月检查血常规。妊娠期女性对铁需求增加,需按医嘱补充铁剂。
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可能导致肾性贫血。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等慢性炎症性疾病会干扰铁代谢,引发慢性病性贫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造成消化道隐性出血。
血常规中血红蛋白浓度是诊断核心指标,成年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可初步判断贫血。进一步检查包括血清铁、铁蛋白检测判断缺铁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
日常可适量增加牛肉、猪肝、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浓茶、咖啡与补铁剂同服影响吸收效率。出现持续乏力、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贫血类型后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铁药物,或甲钴胺片、叶酸片等营养素补充剂。重度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