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肝炎是什么引起的

3.05万次浏览

李涛 主任医师

李涛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黄疸肝炎可能由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胆道梗阻等原因引起。黄疸肝炎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可通过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诊。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黄疸肝炎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这些病毒通过血液、体液或消化道传播,感染后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上可使用恩替卡韦片、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护肝治疗如复方甘草酸苷片。

2、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坏死,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抑制胆红素排泄。患者除黄疸外还可出现肝区疼痛、腹水等表现。治疗需严格戒酒,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宾胶囊等药物保护肝细胞。

3、药物性肝损伤

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这些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毒性作用或诱发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坏死。临床表现包括黄疸、皮疹、发热等。治疗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谷胱甘肽片、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促进肝细胞修复。

4、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炎症。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女性发病率较高。症状包括进行性黄疸、关节疼痛等。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

5、胆道梗阻

胆道梗阻可由胆管结石、肿瘤、狭窄等引起,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梗阻性黄疸常伴有皮肤瘙痒、陶土样大便。治疗需解除梗阻原因,如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或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

黄疸肝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等。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观察黄疸变化情况。如出现意识改变、呕血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同类型的黄疸肝炎预后差异较大,病毒性肝炎多数可治愈,而肝硬化阶段则需长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