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视觉异常等症状。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可能与用药过量、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药物相互作用、个体敏感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厌食、头痛、嗜睡、黄视症、室性早搏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洋地黄类药物安全范围较窄,超过治疗剂量易导致中毒。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严重时可引发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中毒后需立即停用药物,医生可能给予活性炭吸附或苯妥英钠注射液拮抗毒性。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地高辛等洋地黄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时药物清除率下降易蓄积中毒。患者常见症状包括乏力、意识模糊和频发室性早搏。医生可能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方案,必要时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该类药物时需加强血药浓度和电解质监测。
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会增强洋地黄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中毒者可出现多源性室性早搏、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危险心律失常。治疗需在心电监护下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或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同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长期用药患者应定期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
奎尼丁、胺碘酮、维拉帕米等药物可提高洋地黄血药浓度,利尿剂可能诱发低钾血症加重毒性。联合用药时可能出现头痛、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医生会根据相互作用调整配伍方案,必要时换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等短效制剂。患者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
老年人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对洋地黄敏感性增高,治疗剂量即可出现黄视症、绿视症等视觉异常。这类患者初始给药应采用小剂量,医生可能选择毒毛花苷K注射液等起效快的制剂。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及神经系统症状变化。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重在预防,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血药浓度,避免高钙饮食。出现食欲下降、心悸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建议进食富含钾的香蕉、橙子等水果,但肾功能异常者需控制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所有药物调整均需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