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期便秘怎么调理

9060次浏览

于淑霞 副主任医师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长期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建立排便习惯、药物治疗和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

调整饮食是改善长期便秘的基础措施,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如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膳食纤维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同时要保证每日饮水量达到1500-2000毫升,水分不足会导致粪便干硬。适量食用含有益生菌的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限制高脂肪、高糖和精加工食品的摄入,这些食物可能延缓胃肠蠕动。建立规律的进食时间也有助于形成规律的排便反射。

增加身体活动量能有效刺激肠道蠕动,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腹部按摩也是促进肠蠕动的有效方法,可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从右下腹开始,经右上腹、左上腹至左下腹。避免久坐不动,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盆底肌锻炼对改善排便功能也有帮助,可以通过收缩肛门肌肉来增强盆底肌力量。瑜伽中的某些体式如扭转式、婴儿式等也能促进消化系统功能。

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对改善长期便秘很重要,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尝试排便,最好在晨起或餐后30分钟内。排便时要保持正确姿势,可使用脚凳将膝盖抬高至高于臀部的位置。避免忽视便意,有便意时应立即如厕。减少如厕时使用手机或阅读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保持轻松的心态,过度紧张或焦虑可能加重便秘症状。记录排便日记有助于了解个人排便模式和影响因素。

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长期便秘。常用药物包括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肠溶片;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片;以及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使用药物时应遵医嘱,避免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某些中成药如麻仁润肠丸、六味安消胶囊等也可用于便秘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用药需格外谨慎。

中医调理长期便秘可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中药汤剂如增液汤、麻子仁丸等辨证施治。针灸治疗常选取天枢、足三里、大肠俞等穴位。艾灸适用于虚寒型便秘,可灸神阙、关元等穴位。推拿按摩除腹部操作外,还可配合背部膀胱经穴位按压。饮食调理方面,中医推荐根据体质选择食材,如热秘者可食用梨、香蕉,虚寒者可食用核桃、黑芝麻。气滞型便秘可饮用玫瑰花茶,血虚型可食用红枣、黑木耳。

长期便秘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学会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腹部受压。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排除器质性疾病。如便秘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报警症状如体重下降、便血等,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便秘,家长应帮助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提供富含纤维的饮食,鼓励适量运动,必要时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