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感冒性肠胃炎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畏寒、食欲减退、肌肉酸痛等。感冒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伴随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感冒性肠胃炎早期常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胃部不适感明显,可能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刺激胃肠黏膜导致。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吐出胆汁。家长需注意保持儿童侧卧防止误吸,可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若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血性呕吐物,应及时就医。
腹部阵发性绞痛伴水样便是典型表现,肠鸣音亢进,每日排便可达10余次。病毒侵袭肠上皮细胞会导致吸收功能障碍,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可帮助修复黏膜。家长需观察粪便是否含黏液脓血,腹泻严重时需警惕脱水和肛周皮肤破损。
体温升高至38-39℃常见于病毒性胃肠炎急性期,与炎症介质释放有关。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可用于高热处理,但需避免与止泻药同时使用。家长应每4小时监测体温,发热超过3天或超40℃需排除细菌感染可能。
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厌食拒食,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拒奶。发病期宜选择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避免牛奶等加重腹泻的食物。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添加南瓜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家长需耐心少量多次喂养。
病毒血症可引起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以腰背部为著。与发热时代谢产物堆积有关,适当按摩四肢有助于缓解。若出现颈项强直、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需警惕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感冒性肠胃炎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每公斤体重每日需50-100毫升液体,可选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饮食应遵循从稀到稠、从少到多原则,避免油腻生冷食物。恢复期可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保持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能有效预防家庭传播。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改变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