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呼吸内科
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病原体感染、免疫功能异常、基础疾病诱发等。支气管炎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需结合具体病因干预。
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导致气道纤毛功能异常或黏液分泌过多,易反复发生支气管炎。这类患者常有家族呼吸道疾病史,表现为自幼反复咳嗽、痰液黏稠。日常需避免受凉感冒,可遵医嘱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促进排痰,或使用氨溴索口服液稀释痰液。
长期接触粉尘、烟雾、冷空气等物理化学刺激会损伤支气管黏膜。纺织工人、矿工等职业人群多见,常伴咽喉干燥、刺激性干咳。建议佩戴口罩防护,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急性发作时可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减轻炎症。
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或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均可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起病时常有发热、脓性痰,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针对病原体选择奥司他韦胶囊抗病毒,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治疗。
艾滋病、糖尿病等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条件致病菌如曲霉菌可能引发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伴消瘦、低热,痰培养可检出特殊病原体。需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使用伏立康唑片抗真菌,或注射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
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疾病易合并支气管炎,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典型表现为喘息加重、夜间咳嗽,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障碍。需规律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控制原发病,急性期联用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
支气管炎患者应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稀释痰液。饮食宜清淡,适量食用白萝卜、雪梨等润肺食材,避免辛辣刺激。慢性患者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周3-5次有氧运动改善肺功能。若咳嗽持续2周不缓解或出现咯血、呼吸困难,需及时进行胸部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