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宝宝物理退烧的方法主要有温水擦浴、减少衣物、调节室温、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贴等。发热通常由感染、环境温度过高、疫苗接种反应等因素引起,建议家长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将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用毛巾蘸取温水拧至半干后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擦拭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结束后立即擦干皮肤并更换干燥衣物。该方法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适合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使用。
去除宝宝过多衣物或被褥,仅保留单层纯棉透气衣物。过度包裹会阻碍散热,导致体温持续升高。需注意保持室内温度稳定在24-26摄氏度,避免对流风直吹。观察宝宝是否有寒战表现,若出现手脚冰凉可适当增加薄毯覆盖四肢末端。
使用空调或风扇维持房间温度在24-26摄氏度,湿度保持在50%-60%。避免将发热宝宝置于密闭高温环境,但需防止温度骤降。可定时开窗通风,每次10-15分钟,确保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环境有助于体表热量自然散发,减少机体代谢负担。
每15-20分钟给予少量温开水、母乳或口服补液盐溶液。发热时呼吸和皮肤蒸发导致水分丢失加快,脱水可能加重体温升高。对于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当饮用稀释的苹果汁,避免饮用含糖量过高的饮料。观察排尿情况,若4-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
选择儿童专用退热贴敷于额头或后颈部,每4-6小时更换一次。退热贴通过水凝胶蒸发吸热降低局部温度,但需注意皮肤过敏测试,使用前清洁贴敷部位。避免贴在眼周、口鼻等敏感区域,若出现皮肤发红或瘙痒应立即停用。
实施物理降温期间,家长需每30分钟复测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若宝宝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摄氏度、精神萎靡、抽搐、皮疹或物理降温无效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发热期间保持饮食清淡,可准备米汤、蔬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强迫进食。维持安静休息环境,减少剧烈活动,注意观察有无咳嗽、腹泻等伴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