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儿童退烧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类型。儿童发热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环境温度过高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的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该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退热效果温和,胃肠刺激较小。用药期间家长需监测儿童体温变化,避免与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同服。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考虑使用,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
布洛芬混悬滴剂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的中高度发热,具有抗炎镇痛和退热三重作用。该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致热物质生成,退热效果较持久。家长需注意儿童用药后可能出现胃肠不适,肾功能不全患儿慎用。两次用药间隔需保持6-8小时,持续发热超过3天应及时就医。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为复方制剂,含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适用于缓解儿童感冒伴随的发热、鼻塞症状。药物中的抗组胺成分可能引起嗜睡,家长应避免让儿童进行需集中注意力的活动。服药期间禁止与其他解热镇痛药同服,糖尿病患儿需注意颗粒剂中的蔗糖含量。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为中成药,含柴胡、桂枝等成分,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儿童低热。药物通过发汗解表方式退热,用药后家长需给儿童补充水分。该药退热作用较温和,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建议配合物理降温。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风寒感冒患儿不宜使用。
双黄连口服液含金银花、黄芩等中药成分,适用于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儿童发热。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对于早期低热效果较好。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服药后体温持续不降或出现皮疹需停药就医。该药不宜与滋补性中药同时服用,脾胃虚寒患儿应慎用。
儿童发热期间家长应保持室内通风,适当减少衣物帮助散热。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可优先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注意补充水分,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出现嗜睡、抽搐、持续高热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所有退热药物均须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超量或混用不同退热药。退热治疗同时应积极寻找发热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