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26周早产儿在医疗干预下通常能存活。现代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可显著提高极早产儿的生存概率,但需面临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脑损伤等并发症风险。
26周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需依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综合救治。呼吸系统需通过气管插管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维持氧合,心血管系统可能需药物支持血压稳定,胃肠功能不完善时需通过静脉营养提供能量。此类早产儿存活率随医疗水平提升逐年增高,一线城市三级医院可达较高水平。存活后需长期随访神经发育、视力听力及生长状况,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脑瘫、学习障碍等后遗症。
26周早产儿存活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体重超过800克者预后相对较好。若合并严重宫内生长受限、产前感染或多器官衰竭,救治难度显著增加。罕见情况下存在不可逆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父母需与新生儿科医生充分沟通,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救治方案。
早产儿出院后需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按医嘱补充铁剂、维生素D等营养素。家长应注重喂养体位管理,避免呛奶引发吸入性肺炎,保持适宜温湿度环境减少感染风险。建议参与早期干预项目促进运动认知发育,并关注母亲产后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