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呼吸内科
哮喘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规范使用药物、进行呼吸训练、调整饮食结构、接种疫苗等方式治疗。哮喘通常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情绪波动等原因引起。
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常见过敏原可能诱发哮喘发作。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品,使用防螨材质寝具,避免饲养宠物。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接触花粉或空气污染物。对已知过敏原需严格规避,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哮喘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支气管痉挛,慢性期需规律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炎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片适用于过敏性哮喘的长期治疗。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具体方法为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腹肌。缩唇呼吸可延缓气道塌陷,用鼻吸气后缩唇缓慢呼气。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游泳、散步,强度以不诱发喘息为宜。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西蓝花摄入,限制可能诱发过敏的牛奶、海鲜等食物。适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减少油炸食品摄入。每日饮水保持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建议每年秋季接种。对于过敏体质患者,接种前需评估过敏史。疫苗防护需与日常药物管理相结合,不能替代基础治疗。
哮喘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每日监测峰流速值并记录症状变化。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40-60%之间,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发作时立即采取坐位休息。定期复查肺功能,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