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内科
乙型肝炎患者转氨酶升高通常代表肝脏受到损害或炎症反应。转氨酶升高的原因主要有病毒感染、药物影响、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进而使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病毒载量越高,肝脏炎症反应越严重,转氨酶水平也可能越高。
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抗生素、抗真菌药等,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细胞损伤,从而引起转氨酶升高。长期或过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加重肝脏负担,进一步影响肝功能。
脂肪肝是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可能导致肝细胞炎症和损伤,进而引起转氨酶水平升高。脂肪肝的发生与肥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病,引起肝细胞损伤和炎症,进而导致转氨酶升高。酒精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脂肪变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的疾病,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转氨酶升高。这种疾病通常伴随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乙型肝炎患者转氨酶升高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载量检测,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饮酒,保持健康饮食,控制体重,适度运动,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