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感染后会怎样

王超 主任医师

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伤口感染后可能出现红肿热痛、化脓、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或坏死性筋膜炎。伤口感染的发展主要有局部炎症反应、全身症状出现、组织坏死风险、败血症可能、慢性感染倾向五种表现。

1、局部炎症反应:

感染初期表现为伤口及周围皮肤发红、肿胀、温度升高和疼痛。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正常反应,白细胞聚集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若出现明显搏动性疼痛或红肿范围扩大,提示感染可能在进展。

2、全身症状出现:

当感染扩散时可能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超过38度提示机体正在进行系统性免疫应答,此时可能伴随心率加快、食欲减退。这些表现说明感染已超出局部范围。

3、组织坏死风险: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伤口周围组织缺血坏死。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产生的毒素会破坏血管和软组织,形成黑色或灰白色的坏死区域。这种情况需要紧急清创处理以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4、败血症可能:

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可引发败血症,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急促、意识模糊。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需要立即住院进行抗生素治疗和生命支持。

5、慢性感染倾向:

部分抵抗力低下者可能出现迁延不愈的慢性感染。伤口长期不愈合、反复渗液,可能形成窦道或溃疡。这种情况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受损人群,需要长期综合治疗。

预防伤口感染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均衡饮食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有助于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应防止伤口牵拉,保证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出现持续红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伤口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