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泌尿系感染可通过多饮水、抗生素治疗、调节尿路酸碱度、膀胱训练及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泌尿系感染通常由细菌入侵、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不良卫生习惯及膀胱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每日保持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可稀释尿液,冲刷尿路细菌,降低感染风险。建议优先选择白开水或淡柠檬水,避免含糖饮料。排尿频率增加有助于减少细菌在尿路滞留时间,尤其对膀胱炎患者效果显著。
针对细菌性泌尿系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妥因。头孢克肟对革兰阴性菌效果显著,左氧氟沙星适用于复杂感染,呋喃妥因多用于下尿路感染。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碱化尿液可缓解尿路刺激症状,常用枸橼酸钾或碳酸氢钠。酸化尿液则通过维生素C或蔓越莓制剂抑制细菌生长,适宜大肠杆菌感染。尿液pH值维持在6.2-6.9可创造不利细菌繁殖环境。
规律排尿训练可改善膀胱排空功能,每隔2-3小时主动排尿,避免憋尿行为。盆底肌锻炼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尿道括约肌控制力,减少尿潴留风险。针对神经源性膀胱需配合间歇导尿等专业康复措施。
对于尿路结石或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梗阻性感染,需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先天性尿路畸形患者可能需输尿管再植术等矫正手术,术后配合长期抗感染治疗防止复发。
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同房后排尿,避免穿紧身裤。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有助于维持泌尿系统菌群平衡。适度运动可提升免疫力,但应避免游泳等可能造成外源性感染的活动。反复发作患者建议定期尿检,绝经期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乳膏改善尿路黏膜防御功能。急性期避免摄入酒精及辛辣食物,保持充足休息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