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学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乳腺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乳汁排空、热敷按摩、中药调理、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姿势不当等原因引起。
急性乳腺炎若伴随发热、红肿等症状,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用药期间需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保持乳腺导管通畅是关键。可通过婴儿频繁吸吮或吸奶器辅助排空乳汁,哺乳时优先让婴儿吸吮患侧乳房。排空后疼痛和肿胀感会显著缓解,同时减少细菌滋生环境。
哺乳前用40℃左右温毛巾热敷患处10-15分钟,配合指腹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环形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乳汁排出。注意力度轻柔,避免加重组织损伤。
中医认为乳腺炎多属肝郁气滞,可选用蒲公英、金银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服或外敷。中成药如乳癖消片、逍遥丸等具有疏肝理气功效,适合反复发作的慢性乳腺炎患者。
当形成乳腺脓肿且直径超过3厘米时,需在局麻下行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术。术后需定期换药并配合抗生素治疗,通常2周内可愈合,不影响后续哺乳功能。
日常应穿戴宽松棉质内衣避免压迫,哺乳前后清洁乳头,保持规律作息提升免疫力。饮食可多食用丝瓜络、蒲公英等通乳食材,避免高脂肪食物。若出现持续高热或脓肿波动感需立即就医。哺乳期乳腺炎经规范治疗预后良好,不必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