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食道炎与食管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疾病性质、症状表现、病因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五个方面。
食道炎是食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属于良性疾病,可分为反流性食管炎、感染性食管炎等类型。食管癌则是食道黏膜细胞恶性增殖形成的肿瘤,具有侵袭转移特性,病理类型以鳞癌和腺癌为主。
食道炎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吞咽疼痛,症状常与进食相关且呈间歇性发作。食管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进展期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体重骤降、呕血等持续性症状,晚期可伴随声音嘶哑或颈部淋巴结肿大。
食道炎多由胃酸反流、病原体感染或药物刺激等引起。食管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吸烟饮酒、亚硝胺类化合物摄入、巴雷特食管病变等,部分病例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
食道炎通过胃镜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病理活检显示炎症细胞浸润。食管癌需结合胃镜发现菜花样肿物或溃疡,活检确诊癌细胞,增强CT或超声内镜用于评估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
食道炎采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合并感染时需抗微生物治疗。食管癌根据分期选择内镜下切除、根治性手术配合放化疗,晚期可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预防食管疾病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烫、腌制食品摄入,戒烟限酒。出现吞咽不适症状持续两周未缓解时应及时胃镜检查。日常可适当摄取富含维生素的深色蔬果,进食后避免立即平卧,睡眠时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有助于减少胃酸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