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部分发黄。黄疸的发生主要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大多数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内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可能与溶血性疾病、感染、胆道闭锁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治疗。
1、皮肤发黄:新生儿黄疸最明显的症状是皮肤呈现黄色,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胸部、腹部和四肢。生理性黄疸的皮肤发黄程度较轻,病理性黄疸则可能更加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2、眼白发黄:黄疸还会导致眼白部分巩膜发黄,这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的表现。眼白发黄的程度与黄疸的严重程度相关,病理性黄疸的眼白发黄更为显著。
3、尿色深黄:新生儿黄疸可能伴随尿液颜色变深,这是由于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所致。生理性黄疸的尿色变化较轻,病理性黄疸的尿色可能更深且持续时间更长。
4、大便颜色浅:黄疸新生儿的大便颜色可能变浅,甚至呈现灰白色。这与胆红素排泄受阻有关,常见于胆道闭锁等病理性黄疸。
5、食欲不振:部分黄疸新生儿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喂养困难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的不适感,也可能是病理性黄疸伴随的其他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应注意保持充足的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适当晒太阳有助于胆红素的分解。对于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光疗、药物治疗甚至手术干预。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变化,如有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评估。